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计划

  一、2011年工作总结

  (一)以保障大运为契机,监管执法跃上新水平

  1、高标准完成大运保障各项任务。我局贯彻市委市政府“倒计时200天”的部署和“办赛事、办城市”的理念,围绕赛事保障和城市面监管两条主线,出色完成各项保障任务。一是按照“防毒、防变质、防食源性兴奋剂”的要求,联合有关部门构建起从农田到餐桌的保障链条,共抽调1500名监管人员和技术人员,组建140多个食品安全保障团队,监督478个保障点,保障供餐874万份,实现了“零断供、零事故、零投诉”的大运食品安全保障目标;二是出动安全监察人员1.7万多人次、检验人员3600多人次,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6600多家次,重点监管大运村、深圳湾体育中心等336个“涉大”单位的6276台特种设备,组建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演练,保障了全市17万台特种设备的安全平稳运行;三是设置咨询申诉举报热线英语专席,在官方指定购物点、商业旺区建立消费维权服务点,编印并免费派发《深圳消费地图》、中英文《消费指南》;四是开展“禁传销、保大运”专项行动,联合公安机关捣毁传销窝点122个,刑拘传销头目60人,逮捕50人,一举破获“百万买家”特大跨境网络传销集团,国家和省公安、工商机关以及香港警方发来贺电(信);五是开展诚信提升打假治劣、“激情大运、平稳价格”、“迎大运、强质量”、平安大运计量检定、户外广告、“黑网吧”、“小业态”等专项整治,组织为期3个月的大运公益广告活动,净化城市面市场环境。

  2、食品安全形势继续好转。深入推进食品安全“基础建设年和能力提升年”活动,在全国率先推行食品许可审查员持证上岗制度,食品许可效率有所提升,指导企业完成近7.6万个不合格项目整改,建立食品生产经营建设项目科学评价体系,组建食品安全专家队伍;重大活动保障能力继续增强。除大运会以外,我局成功开展重大活动保障70次,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授予重大活动保障先进单位称号;重点开展食品添加剂、地沟油等专项执法行动,加强肉类市场监管,妥善处理双汇“健美猪”等突发事件。据统计,全市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抽检合格率稳步上升,分别为93.9%、89.8%和96.3%;全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8起,为历年最低;未发生较大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未出现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

  3、知识产权保护和打假治劣成效显著。积极开展“双打”专项行动,行政机关立案1057宗,公安机关立案511宗,刑拘872人,检察机关批捕235人涉案131宗,共捣毁窝点595个,打掉团伙104个,查获涉嫌违法商品9000多万件,行政、公安和检察机关查获案件涉案金额分别约1.2亿元、3.67亿元和3.9亿元。我局系统共办结知识产权案件621件,罚款343.61万元,调解赔偿9.85万元。我局落实打假倒逼机制,创新“两级约谈、三级联动”打假模式,推进重点打假警示区域、市场和“城中村”综合整治,“省打假警示区域”——平湖街道成功摘帽。我市“双打”工作获得国务院检查组、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广东省“双打”办的肯定和表扬。

  4、质量、认证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产品(商品)质量监管实行生产、流通双向追溯,重点向健康安全、节能环保领域倾斜,完成“治污保洁”工作车用燃油监管等任务,重点工业产品抽检合格率90.69%,超出预定目标2.69%;统筹实施产品质量循环改进计划,突出企业质量保证能力验证,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落实,在全国率先实施产品质量合格率统计调查工作试点;结合质量热点问题,开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专项执法抽查行动,累计清查下架、整改不合格产品462种1.4万多件次;开展全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专项检查试点工作,成为5个试点省市之一;继续加强3C、食品农产品等传统领域认证监管,积极开拓新领域,探索实施低碳认证,服务产业升级转型。

  5、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实现新的突破。以地板行业竞争状况调查为抓手,积极参与国家工商总局反垄断案件调查,被列为地方局反垄断执法的五种主要模式之一;积极协助国家工商总局承办金砖国家竞争大会;查办了某企业限制竞争、某区医院药品购销商业贿赂等典型案件,组织办案单位经验交流,提升队伍竞争执法能力。

  6、通过价格监管发挥稳定物价的作用。价格监管领域从传统行政事业性收费检查拓展到市场物价检查,部署开展反价格欺诈、农副产品批零价格等专项检查,全年受理价格违法行为举报3529件,立案查处价格违法行为389件,实施经济制裁2200多万元;及时处置食盐价格异动,遏制群众抢购风潮,得到了市领导的表扬;落实价格调查制度,推进平价商店制度建设,稳定市场物价水平。

  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能力进一步提升。及时妥善应对公众关注的电扶梯安全事件,加大了电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确保了市民的安全出行;探索建立四级应急值守响应机制,提高特种设备应急处置能力;深入推进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和应急预案评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

  8、计量监管创新方式手段。在全国率先开展机动车尾气检测比对;采取GIS、隐蔽式油箱等新技术,进一步提升对出租车计价器、油站加油枪等计量监管效果;进一步加强能源计量监管,共检查36家重点用能单位,针对检查情况提出整改意见。据统计,全年完成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2.8万多台(件),对集贸市场、商场超市、邮政网点的衡器和计生服务中心的医用计量器具实施免费检定,免收检定费用220多万元。

  9、市场规范、“清无”力度不断加大。组织开展餐饮、废品收购、校园周边、歌舞娱乐场所等四项“清无”专项整治,建立“清无”督查、定期通报机制,规范“清无”绩效评估;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积极推进市场内豆制品店档升级改造;开展户外广告整治,规范户外广告发布行为,在全市4000多栋楼宇5000多部电脑发布为期3个月的大运会公益广告。加强整治虚假违法广告的力度,媒体广告发布秩序明显好转,广告总体违法率为2.2%,创历史最低水平。《深圳经济特区合同格式条款条例》已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两审;会同有关部门在建材、家政、快递等纠纷易发行业推广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推行流通随附单制度,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品种和重点单位,继续加强酒类市场监管。

  10、改革执法体制提升办案效能。全面实行相对集中办案模式,将执法权相对集中在市局、分局两级稽查部门,明确执法监督处负责全系统执法办案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办、管理,改进原执法体制多头管理、力量分散的缺陷。其中市局稽查大队优化内部办案科室职能结构,倡导“一专多能”,提升查办“三类案件(大要案、精品案、新型案)”能力。2011年,全局共出动执法力量156845人次,检查各类监管对象170435个;查处各类市场监管违法案件10994宗,同比下降约20%;其中立案9851宗,占总数89.6%;结案8536宗,结案率86.7%;作出行政处罚金额15100 万元;到位罚没款7145万元,增长48.2%;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34宗,增加约5%。

  (二)以深圳质量为目标,服务经济实现新突破

  1、改革注册登记和管理制度,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一是全国首创企业注册“即来即办”,对符合登记条件的企业注册申请24小时内发照。其中我局注册分局窗口基本上实现了1小时内领取营业执照。驻市行政服务大厅窗口获得2011年“标兵窗口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该制度和鼓励社会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28条措施一起获得深圳市政府授予的“改革创新特别贡献奖”,并被省、市纪委列为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先进经验之一。目前,盐田、光明、坪山三个分局企业登记业务90%以上实现了“即来即办”,其余五个分局“即来即办”业务量接近总量的40%,超出了公共服务白皮书的目标;二是实施“大通关”改革,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登记打破区域限制,所有注册窗口通行受理,极大方便申请人;三是启动名称集中登记,全市企业名称采用网上集中申报和核准登记,发放电子名称证,无需重复打印发放纸质名称证,提高办事效率;四是完善和拓展网上验资,与三大商业银行合作开通工商验资E线通系统,快速比对验资帐户资金信息,免除申请人提交验资报告环节,试点注册资本认缴制,取消部分企业注册中的验资环节,共为企业减负约2亿元。同时,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局会同市改革办、市监察局、市法制办等部门深入论证,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专题调研,积极向国家工商总局报告,在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拟定改革实施方案,将于近期向市改革领导小组汇报。

  此外,我局全面实现企业无纸化年检,全部采用网上申报、网上审查的方式,做到免交纸质年检材料、免交纸质审计报告、免收年检费用、免盖年检戳记“四个全免”,内外资企业年检率均创历史新高;简化户外广告登记手续,取消一般广告企业经营资格检查,6000多户广告企业因此受益。

  2、三大战略持续推进,助力产业结构转型。部署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由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以市质量强市工作联席会议为平台的大质量工作机制,将质量强市工作纳入市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形成“质量强市”工作体制机制优势,促进提升我市产品、服务、环境和工程质量,成功推动国家质检总局与市政府签订《创造深圳质量打造质量强市合作备忘录》;修订或发布《深圳经济特区产品质量管理条例》、《市质量发展“十二五”规划》、《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构建“一市八区”政府质量奖工作体系,申请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新增43个省名牌产品,增强质量政策导向效应;举办“质量月”全市质量成果展示,发布全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和产品质量状况白皮书,宣传贯彻卓越绩效管理理念,帮扶企业管理升级促进发展转型;与国家质检中心和国内部分重点地区检测机构签订业务合作和结果互认协议,构建“一个标准、一次检测、全球通行”的检测认证体系,助力“深圳制造”走出去。

  在全国率先实现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战略协同推进,制定了国内首个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战略纲要,在LED、新能源、超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建立专利与标准联盟;连续四年发布全国首个地方知识产权指标体系实施情况,并首度将“专利申请增长率”指标纳入区(新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促进各区知识产权工作开展。指标体系各项数据表明,我市创新环境持续优化;以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出台我市促进知识产权、标准化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扶持、导向作用,针对华大基因、光启理工等重点企业的“定制式”服务取得初步成效,推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与中小企业的对接服务,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带动整个业界知识产权与标准化能力的提升。积极开展国家金融服务和气象等标准化试点。据统计,我市职务发明申请和授权主体90%以上是企业,华大基因、光启理工等重点企业在各自研发领域掌握前沿核心技术,实现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战略目标;我市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累计达40495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高达39件,超出国家“十二五”规划目标的10倍,不仅高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而且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

  3、建设可信交易环境,突破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瓶颈。完成“七个一”工程总体规划,组建众信电子商务可信交易保障促进中心,项目建设列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六大重点工程之一,获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成为国家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环境示范区;加快业务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可信生态圈建设取得突破;与电子商务国际信赖标志推广组织合作,推动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环境国际化;电子商务服务监管系统完成招投标手续进入开发建设阶段,电子商务秘书公司制度成效明显,通过挂靠方式吸引全国电子商务企业注册达3300家。

  (三)以社会和谐为追求,公共服务取得新成果

  一是结合消费者权益服务站布点,编制《深圳消费地图》并以纸质、网络形式发布,成为国内新型的消费教育、消费引导载体,引起公众极大关注。截至去年12月27日,百度、谷歌对“深圳消费地图”词条搜索结果超过1200万条。强化热线满意度测评,提升热线接听服务效能与质量。据统计,全年咨询举报申诉热线接听登记各类信息82.8万多件,同比增长46.48%;热线接通率为92.85 %,同比提升12.58%;经第三方测评,热线的市民综合满意度为88.14,同比增加2.98;完成咨询申诉举报业务知识库更新,提高热线解答和受理的准确性、规范性;开展市民体验日活动,增进市民对咨询申诉举报工作的了解;承办2011年城市消费维权(深圳)论坛,点评电信等行业霸王条款,发布我市消费维权最新成果;市、区消委会办公室受理、调解消费者投诉1.6万多宗,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68万多元;二是三大院科技创新成果喜人,在市场监管工作中发挥日益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国家数字电子产品质检中心以高分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特种设备检测基地建设有序推进,获得了质检总局核准安全阀(冷、热态)的型式试验资质;继续推进RFID公共技术与服务平台、ODC组织机构数字化证书等项目建设,服务物联网等产业发展。市标准院建立舆情分析系统,及时把握社会脉搏;市质检院加快实施供应链品质提升“护航深圳制造”战略,开展检测服务“四化”建设,改进服务流程提升检测质量,获得欧美日30多个国家、地区的40多个国际权威机构互认资质,成为苹果、吉之岛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产品、原料指定检测机构,市场业务增长迅猛;市特检院做出“定期检验无公休日”承诺,做到每台设备有专人跟踪负责;与德国TUV、美国ASME、认证机构、企业和实验室合作持续加强,为大企业提供驻地检验服务。据统计,全年共计完成特种设备及安全部件检验检测171024台次,同比增长21.3%,特种设备定检率达95%以上,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定检率、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率和隐患及时移送率均达到100%。三是继续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编制并与市发改委联合发布《深圳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提请将信用信息报送工作纳入市政府绩效考核范围,提升数据报送的效率和质量;创新各类市场主体注册登记信息管理模式,扩大注册登记信息主动公开范围,降低注册登记档案信息查询门槛,提升档案信息利用和查询服务水平。

  (四)以核心价值观为理念,自身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是确立了“公平、责任、效能、服务、和谐”的市场监管核心价值观,大力推动市场监管整体形象建设,完成我局徽标、工作服的定稿、制作,出台徽标和着装管理规定,开展我局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制作市场监管形象宣传片、宣传册;二是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八定”工作,积极探索摆脱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机制,成立市标准院理事会,开展执法类公务员晋升,为公务员分类管理积累经验;三是创新培训模式和内部工作岗位调配模式,举办了处级干部北大、清华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组织市局各单位、各分局业务骨干赴港学习交流,强化公务员网络培训,各业务处室专业培训各具特色,尝试以系统内“自愿报名、集中招考”的方式填补市局机关部分职位空缺;四是深入推进源头防腐有新举措,大力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教育,建立惩防体系中的9项具体制度,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确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五是下大力气抓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和纪律教育学习工作,行评成绩全市第三;统筹做好绩效管理和电子监察工作,2011年度政府绩效评估结果为优秀,行政审批效能指标位于全市第一,行政执法状况指标位于全市第二;六是完成年度立法计划;量化市场监管144部法律、法规、规章中571个法条的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积极应对行政复议、应诉工作的新形势,全年受理行政复议225宗,是2010年受理量的5.5倍;依法行政和法制宣传工作得到了充分肯定,获“五五”普法先进集体荣誉;七是提升预算执行效能和经费保障水平,有效促进各项工作开展;八是将行政管理要求与标准绩效理念结合,发布了全国首部传销监管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深圳市禁止传销考评要求》,另一部行政管理标准化文件——《深圳市打假工作绩效考核要求及评估》也在试运行中,拓宽了安全履职的新思路;九是完成金信工程项目申报并获政府投资立项,落实数字质监项目60%的投资招标采购,网格监管和移动执法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完成远程办公系统建设,初步建成私有云提升全系统信息资源整体统筹能力,我局网站绩效在有行政审批的政府服务部门中综合排名第二;十是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和机关作风大提升活动,我局被深圳市政府授予“窗口标兵单位”荣誉称号,组织了“我为党旗添光彩”报告会等建党9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积极做好“双到”扶贫工作;全面开展公务员文明出行志愿行动和绿色出行志愿行动。

  (五)以先行先试为导向,基层工作呈现新面貌

  福田分局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监管机制,逐步实现监管执法信息化、业务指引精细化和工作考核指标化;创新企业登记和日常监管制度,提升窗口服务效能,完成全市近一半的跨区登记业务量,有效支持了“大通关”等改革的实施;争取区政府支持,投入525万元财政资金完成老旧电梯第一期改造、批准“白领套餐”重点项目规划方案以及为分局配置了3台食品检测应急执法车,落实民生实事,提高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应急执法水平,缓解了辖区内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压力;罗湖分局与中山大学合作研究合理履职课题,测算网格责任人日常工作量,进一步厘清监管职责,明确责任边界;大运监管中首创打破科、所建制的团队保障模式,为重大活动中监管效能的提升提供了良好可行的方式;自行开发餐饮许可和监管信息系统,建立准入及监管信息图文数据库,实现许可准入与日常监管的无缝衔接,提升了监管执法的质量、效率和准确率;南山分局试点监管所办案与监管分离模式,着力提升基层执法专业化水平;推动网格化监管融入街道“一格三员”的社会管理体系中,借助外部执法力量强化基层监管力度;推动区政府投入2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辖区高新企业标准化工作;优化工作流程,在餐饮服务许可、食品流通许可方面减少了审批层级;盐田分局实行餐饮许可装修图纸审查,大大降低了辖区餐饮企业的服务场所整改成本;全面建立特种设备档案,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精细化管理;深化国家旅游服务标准示范区建设,创建海鲜街市场监管服务示范区,支持辖区旅游业发展;成立全市首个个私经济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拓展个私组织服务范围;宝安分局辖区共有7万多台特种设备(含在建),占全市的42%。分局通过邮寄限期整改通知书等方式,落实维保使用单位主体责任;结合日常监管“定人、定岗、定量”,推进业务科、监管所“可看、可考、可控”的内部量化管理机制,提升监管执法质量,首度实现全年食物中毒零事故;全国首推“卓越绩效模式示范学校”,将质量管理理念拓展到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龙岗分局推动设立国内首个公共服务质量奖,完成公共服务卓越绩效实施指南,联合市委党校系统总结“龙岗质量模式”经验;创新大综管“清无”模式,破解基层监管力量不足难题,获区主要领导好评;光明分局规范执法文书模板,限制执法办案的主观随意性;建立有关职能部门“清无”联动机制,形成整治合力;坪山分局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两项制度,相关经验在全省推广;建立案件定期分析会制度,健全案件法律适用指引统一执法依据,设立窗口自助服务区等。

  二、2012年主要工作

  (一)保安全,完善监管方式,降低三大风险

  1、狠抓食品安全监管。完善包含食用农产品在内的多环节统一和有效衔接的监管机制,大力推进流通环节追溯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建设;启动我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全面推进餐饮服务单位量化等级公示制度;加大食品抽样检验力度,扩大抽检范围,提高抽检频次,强化抽检后处理;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单位,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深入开展打击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地沟油”等专项整治,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开展食品准入“业务规范年和效能提升年”活动,规范食品许可业务规则,优化办事流程,健全审查标准体系,创新准入工作机制,完善管理许可系统并争取实现移动办公,进一步提高许可效能;扩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员覆盖范围,继续培训1.5万名食品安全管理员;加强培训演练,提高队伍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宣传,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和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问题,提振消费信心;加强酒类和肉类市场监管。

  2、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完善风险监测平台,加强风险分析研判,组织应急演练,切实提升风险防范、应急处置两种能力;强化业务培训,强化监察网络建设,推广应用电子监管信息系统,夯实队伍素质、工作机制、执法监督三个基础;深化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人员持证上岗、重点设备应急预案评审、节能监管四项工作;开展维保质量、场(厂)内专用机动车、压力管道使用登记、轨道交通制冷系统压力容器及特殊行业起重机回头查五项整治。

  3、巩固“清无”成果。用足用好政策,采取联合办公、集中办照等方式,加强“清无”疏导;继续加大整治力度,组织重点行业的专项行动,坚决取缔严重影响公平竞争、存在安全隐患的无照经营行为;继续推进“清无”绩效评估和综治考评机制,完善各区“清无”常态化工作格局。

  (二)稳物价,发挥价检作用,提升职能地位

  物价水平直接影响百姓民生,关系社会稳定。2012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物价保持高位运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继续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市人大五届三次会议提出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左右。

  1、转变传统观念。要充分认识到价检工作对稳定物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去年,国务院出台稳定物价16条措施,及时修订《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将价格监督检查工作范围从传统的、只占5%的政府制定价格领域拓宽到其余占95%的市场形成价格领域,在遏制物价过高过快上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价检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已发生根本转变。我们对此应有足够的敏感性,高度重视并继续加强价检工作。

  2、转变工作重点。重点针对市民关心、社会关注的价格热点问题,充分发挥三级价格监管体系优势,进一步加强对农产品、居民生活必需品等重点商品的市场价格检查、监测和应急处置,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市场价格异动情况,着力打击散布涨价、串通涨价、哄抬物价、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严防价格群体性事件发生。

  3、加强专项整治。继续开展涉企、教育、医疗、交通、银行、资源品等价格领域的专项检查,加大群众价格申诉举报的查办力度,配合参与反垄断、反暴利、反倾销执法,力求减轻企业和市民负担,推动经济发展和消费增长。

  4、加强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价格预警监控平台,认真落实价格比较调查制度,拓展社会价格监督网络;加快培养一批业务能手、办案能手,提高队伍执法专业化水平;加强宣传教育,扩大社会影响,营造监督检查的良好氛围。

  (三)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激发市场活力

  以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作为各项监管工作的共同目标,在充分履行政府职能的同时,有效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在维护市场秩序中的积极作用。

  1、继续加强竞争执法与打击传销工作。紧紧抓住社会热点,推进与纪检监察、公安、税务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建设,加大对商业贿赂、限制竞争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发挥我局“大部制”的体制优势和市场状况调查的先行优势,建立公平、价检部门联动的反垄断工作机制,继续加强重点行业竞争状况调查和市场价格调查监测,及时向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反馈涉嫌垄断的线索,积极配合、参与查办垄断案件;强化竞争执法的基层基础建设,健全分局业务科与监管所的执法指导机制,着力打击仿冒误导、虚假宣传、“傍名牌”等易发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一步完善对直销企业的管理,加大对网络传销等新型传销活动的查处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安全。

  2、实现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常态化。贯彻国务院有关精神,完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机构和制度建设,推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从临时性专项任务向常态化工作职能转变;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打假等职能融合,整合监管执法资源,完善大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大质量监管机制;开展重点产品商品、重点区域市场、重点专项任务整治,贯彻“有打、有保、有扶”方针,着力规范手机等重点产业;进一步加大版权保护力度。

  3、推进计量监管。继续加强民生计量、法制计量和工业计量监管,开展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和部分民生计量设备免费检定;建立完善与城市产业相适应的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推动计量高端业务发展;继续推进深港计量、检测认证交流合作;加强计量检测机构日常监管,维护公平公正的计量秩序;开展能源计量监管,服务节能减排。

  4、加强商品市场、合同、广告监管。推进商品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和诚信市场创建活动,出台商品市场检查管理标准;继续抓好农贸市场豆制品经营单位改造及补贴工作;抓好粮食等重要物资的流通秩序监管;整治规范户外广告,建设户外广告示范街;加大媒体虚假违法广告整治力度,引导行业自律;加强广告诚信体系建设;扶持广告创意、广告设计等文化产业发展,出台《促进广告业发展指导意见》;做好《深圳经济特区合同格式条款条例》颁布后宣传贯彻的准备工作,组织开展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专项整治,引导企业参与广东省“守信用重合同”活动。

  5、加强认证监管。继续加强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工作,加大CCC认证获证企业的巡查力度,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获证企业的监督检查;深入开展管理体系认证和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工作,加强对管理体系及食品农产品认证获证企业及认证机构的专项监督检查,维护认证市场秩序,提高认证有效性。

  6、深化统一办案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统一办案体制改革,落实重大案件报告、督察督办、执法信息管理等制度,强化对案件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防范执法风险,进一步理顺执法监督部门、稽查部门与法制部门、业务部门之间职能协调衔接的关系,发挥分局业务部门在执法办案中的积极作用;以技术执法为突破口,着力破解行业潜规则和隐性执法难题,提升执法办案效能;加强对执法办案的技术、装备、经费等投入,推进稽查队伍专业化建设。

  (四)提质量,引领深圳质量,服务内生增长

  深圳质量,是深圳未来围绕“主题主线”实现可持续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我局要积极贯彻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质量发展纲要》精神和创建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市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市“质量强市”联席会议办公室的作用,大力推进质量法治、文化和诚信体系建设,弘扬“崇尚质量、追求卓越”基本价值观,增强全社会质量意识,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继续加强标准、计量、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等质量监管基础工作,着力实施质量基础、质量提升和质量安全三大工程。

  1、实施质量基础工程。大力推进以质取胜战略、自主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发挥质量主体作用,增强质量综合管理水平。加强质量基础教育,推动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打造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提升我市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实施质量提升工程。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推进质量强市活动,完善质量激励政策,推广先进质量方法,推动市场化质量服务,建设国家中小学质量教育基地、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卓越绩效孵化基地各1-2家,组织实施一批“质量强市(区)”重点项目,促进我市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提升。完成《低碳认证评审指南》,推广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创建国际低碳生态示范城市。以管理创新整合企业优势资源,以节能降耗减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国际化先进城市发展能力。

  3、实施质量安全工程。构建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四位一体监管机制,建立市、区、街道、重点单位四级应急预案,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推行安全标准化和分级分类监管举措,全面加强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食品、食用农产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车用燃油、重点工业品等六大领域产品质量监管,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五)抓服务,助推结构调整,促进社会和谐

  1、加大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服务力度。深入落实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战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示范园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等建设,加强政策引导和专项资金扶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建立知识产权与标准化联盟,积极参与国内外专利和标准化活动;继续开展知识产权与标准化“定制式”服务,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推动PCT国际专利受理和审查中心落户深圳,带动我市知识产权高端服务业发展;推动《深圳市促进知识产权运用若干规定》获市政府通过成为特区规章,建立国有科研成果转化中多方共赢的法定机制,吸引大量的外地国有知识产权来深转化,进一步提升我市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继续加强版权管理和软件正版化工作力度,促进版权产业健康发展。

  推进国家金融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发动金融服务企业广泛参与,初步建立我市金融服务标准化体系;推进电子商务标准化工作,力争“国家电子商务标准化示范区”落户深圳;推动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实质性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加强企业标准联盟建设,扶持我市企业承担国内外技术标准研制,推动我市企业自主创新技术转化为行业技术标准,争取更多的国际、国内标准技术机构落户我市;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增强中小企业的标准话语权和市场竞争力;围绕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标准化战略联席会议的作用,规范地方标准制定,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标准化建设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扩大“知识产权半月谈”等品牌活动影响力和标准化公益性培训的覆盖面,支持深圳大学办好知识产权学院,积极为知识产权和标准化高端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2、提升消费维权服务水平。推进消费维权体制改革,理顺市、区两级消委会管理体制;与深圳大学弱势群体研究所、中德合作消费者保护项目合作,开展消费维权理论研究,倡导先进消费文化;认真开展3.15“消费与安全”年主题活动;以旅游消费维权为重点,推进与热点旅游城市、地区的区域消费维权合作,异地保护我市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消费者权益服务站“五进”,抓好服务站分类管理,延伸维权网络;进一步提高热线接通率、提升接听登记质量,制定话务员“四语”(语音、语气、语调、语速)服务标准,开展“双优”接听能手评比活动。

  3、强化技术服务能力。完成市质检院总部和三大基地搬迁,推进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深圳)、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标准孵化工程中心、特种设备检测基地、罐车检测基地和相关技术平台、重点实验室建设,积极申报国家材料环境安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特种设备安全部件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项目;以国家数字电子产品质检中心运行为契机,打造融合其他部门技术机构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扩大与重要区域重点检测机构之间的联动协调、检验结果互认的范围;进一步推进物联网RFID平台建设,推广ODC组织机构数字化证书;继续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合格率统计调查试点工作;加大电梯部件型式试验、安全阀型式试验、金属材料失效分析等业务推广力度;建立地区性能源与碳排放数据库,提供低碳检测服务;推进科研、实验室能力与渠道建设,增强我局技术机构国际国内影响力。

  4、提高信用信息服务质量。重新梳理成员单位信息报送目录,解决主要成员单位数据交换、数据比对等问题,发展第六批成员单位,研究区属机关有关信息数据纳入企业信用征信范围,提升我市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的信息容量和质量;完善深圳信用网查询权限分级制,制定分级查询标准,加强窗口服务和后台技术服务支持,提高信用信息查询的效率;开展行业企业运营及信用风险指数体系研究,整合我局现有信息系统,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发展,实现所有许可业务无须企业再提供我局核发的证照和批准文书,提升信用信息服务层次和水平;完善网上注册,推进智能注册大厅建设,为申办企业提供更便捷、高效、人性化的服务。

  (六)推创新,降低企业成本,优化营商环境

  1、稳步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是今年我市重点推进的五项体制改革之一。对于改革工作方案的七项内容,我们要按照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要求,举全局之力,积极推进,狠抓落实。

  2、深入推进可信交易环境建设。大力建设国家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环境示范区,支持、指导众信中心开展、完善公共服务,尽快树立市场信誉和权威;进一步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可信生态圈建设;促进电子商务服务监管系统和业务深入融合,提升监管服务效能;开展新型电子商务监管执法研究与培训,加大电子商务领域的知识产权、竞争、打传、质量、网络广告、消费维权等监管执法力度;推动电子商务标准化建设,夯实可信交易环境的标准化基础。

  3、逐步开展履行职责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作为标准化行政管理机关的优势,分步推进各业务口履职行为标准化建设。要将职能履行的法定要求、绩效管理规定,结合基层监管工作量的科学测算,出台符合实际的规范化监管工作流程和行为标准,条件成熟的要制定具有法定效力的标准化技术性指导文件。

  (七)夯基础,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自身建设

  1、扎实开展法治建设。围绕打造“一流的法治”目标,不断提升队伍的法制素质和系统的依法行政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系统内部重大制度设计法制审查机制,实现各项监管执法和内部管理工作严格在法制轨道上开展;推进基层法制员团队、法律事务团队和公职律师团队三支队伍建设,建立行政调解与仲裁衔接解决民商纠纷机制;落实2012年度立法建议要求,积极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打假、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环境建设、标准化、企业信用促进等特区法规、规章的制订、修订;继续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制定行政许可标准体系;开展“六五”普法活动,扩大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的社会影响程度和范围。

  2、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和作风纪律建设。落实建设廉洁城市工作部署,完善惩防体系。坚持“一岗双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健全“一把手”负总责、副职领导分工负责、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完善科学的考核机制;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当前要突出抓好作风建设大检查行动,深入查找问题,认真抓好整改,严明纪律作风,提高监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深化效能建设和绩效管理,开展风险防控管理,推进源头防腐和预防职务犯罪,着力降低廉政风险和监管风险;继续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努力保持队伍的纯洁性,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着力完善机制体制建设。围绕机制体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合理界定我局职能范围,突出核心职能;在我局职能范围内,逐步完善业务部门横向职能分工和纵向三级事权划分,建立健全内部运行协调机制和争议解决机制;创新选人用人、干部考核机制,进一步优化队伍管理;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模式,切实提高培训实效,加强人才梯队建设;结合市政府绩效管理向下延伸的要求,逐步建立基层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加大基层监管模式调研力度,优化基层监管运作机制,提升基层工作效能;推进预算执行精细化机制建设,加强预算执行的政策观念、成本观念、绩效观念,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能。

  4、深入推进市场监管文化建设。加大对我局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突出以此为核心的市场监管文化建设,使之进一步成为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理念;充分发挥工青妇组织、内部刊物、网站在系统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以先进的舆论团结凝聚队伍,以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促进干部职工的身心健康和情感交融;深入推进市场监管系统的整体形象设计宣传,树立市场监管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每一位市场监管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5、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金信工程”的技术路线、技术选型、平台搭建等项目细化和技术方案设计,继续做好“数字质监”各子项目的协调管理,优化特种设备、广告监测、计量管理等业务系统;继续完善舆情监测系统建设,强化视频舆情监测等功能;建设我局应急调度指挥中心,提升全系统应急处置能力;探索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市场监管中的应用,积极拓展移动工作平台,着力实现远程办公、移动监管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平台上使用;开展新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提高公文办理的效率。